查看原文
其他

你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挣扎和困惑?| 三位职场基督徒的经验分享(一)

2018-04-27 多人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职场经验分享现场】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五一国际劳动节”小假期,我们恰好可以暂停手中的工作,跳出工作圈来安静思考工作这件事。这是橡树文字工作室围绕提摩太·凯勒牧师《工作的意义》一书,组织的一次分享会,与会嘉宾与观众畅所欲言,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火花。今天,趁着“劳动节”,我们特别推出关于工作探讨的系列专辑,此为首篇。

 

关于《工作的意义》及作者:凯勒是美国的一位神学家、护教学家,还是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的牧师,他的著作《为何是他》,《一掷千金的上帝》都荣登过《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其他的书包括《婚姻的意义》,《诸神的面具》,《慷慨的正义》,还有橡树正在编辑的《城市之光》、《祷告:从义务到惊喜》和《走过苦难》。他今年7月1日就要正式离开救赎主长老教会,不再担任主任牧师的职分,由三个年轻人接替他的工作。凯勒生于1950年,是戈登的道硕,威敏的牧养学博士。他的三个儿子和妻子都在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其中一个儿子会接手他的一个堂点。

 

主持人

我们现在请嘉宾们简述一下对这本书的综合感受。


利未:我先抛个砖出来,对凯勒的关注我几年前就开始了,最早读他的《工作的意义》还是英文版,包括《婚姻的意义》,因为刚好参加过植堂训练,用的大部分资料是凯勒他们机构的材料。

 

一直以来,我觉得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很难得的一位改革宗的牧者,有那么宽广的视野和那么强的综合能力。凯勒说他自己没有发明任何新的东西,他所传讲的其实就是一直以来那个古老的福音。这一点我想当代很少有神学家或牧者像他做得这么出色,就是把古老的福音在这个时代传讲得如此出色,吸引众多的慕道友愿意去教会。

 

我看过他在Google 公司的几次讲座,他在Google介绍了一些他写的书,有一个Topic,大概1个小时的时间,吸引到很多Google的工程师听课和讨论。

 

我本身也拜访过两次他们的教会,参加过他们教会的主日崇拜。给我很深印象的是,在纽约这个非常世俗化的城市里面,他们教会好像挺另类的,能够吸引到那么多的年轻人、有识之士,非常多的专业人士愿意来到他们教会。


 

这是我对作者的一个印象,所以当我去读《工作的意义》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抱着很大期待的。《婚姻的意义》这本书在座应该不少人读过,他的角度跟你以前读的任何的讲婚姻辅导的书全都不一样,因为他把任何事情都连于基督,连于基督的十字架,连于耶稣基督所传讲的亘古不变的福音。这是一个非常崭新的视角,但却是一个让你感觉非常合适的视角,同时带给你一个全新的对于婚姻的理解,对于苦难的理解,对于在婚姻当中出现冲突,出现问题的理解,以及对婚姻存有荣耀的盼望的理解。

 

同样,他以福音神学来构建关于工作的看法和见解,他把工作放在一个架构里面,这本书里有非常典型的“三点论”。这其实跟他一贯的讲道类似,他讲道就常讲三点,有一次他说“你们今天可能要大跌眼镜,因为今天我要讲第四点。”

 

这三个部分你恰好能看到整个救赎历史的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从创造的角度,他追溯工作的源头。工作的起源究竟是什么?工作意味着什么?工作的尊严是什么?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本体的角度,从起源的角度来论述。

 

第二个阶段,他讲到堕落后的世界,在一个堕落后的世界里面,工作的咒诅是怎么回事?在工作中的叹息是怎么回事?工作中的这些偶像是怎么回事?在工作中有那么多的眼泪和叹息又是怎么回事?他让我们把它放到救赎历史的视角去看,你会发现工作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透过上帝的眼光,透过历史的眼光,透过圣经的眼光,透过基督的眼光来看待。

 

他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三个部分,在福音中的盼望。既然如此,工作原来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尊贵,那样的美好,但是堕落之后却带出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咒诅也好,痛苦也好,眼泪也好,挣扎也好。透过耶稣基督的福音,透过他所成就的救赎,他不止是影响到我们将来的生命,他更是影响到今天,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透过这个,我们生活中最精华的部分其实是在工作上,职场上,大部分的时间其实是耗费在这里。

 

透过这个,我们重新来看一个在基督里,在福音中被更新的人,他如何在不同的行业中,透过福音带出祝福,他甚至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或者说让我们在过程中重新体会到工作的美好。另一方面,哪怕是在不太容易的处境下,因为那个张力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始终是在这样的张力的情况下,依然是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荣耀的盼望。他其实是用一个比较典型的方式来论述这本书。

 

我也知道他本身大部分的书应该都是他的讲道稿,他后面有一个编辑团队,把他的这些系列讲道稿编成书。他每次讲道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讲一个系列,而他的编辑团队也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

谢谢利未,他抓住了三点论:创造,堕落,救赎。凯勒是在这样的脉络中讲工作。

 

马浩宇:关注凯勒的时间比较长了,对于如何将职场和信仰结合的话题,我也是“久病成医”,因为我对于职场的事一直特别较劲。我一直是在职场,在信主之后,职场的挑战和信仰的张力比较大,也比较挣扎。

 

刚信主的时候,因为要换工作,就去问我们的牧师。我说:“我有A工作机会,B工作机会,C工作机会,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去哪里?”那是很多年前,他说:“我也不知道你该去哪里,改变人类灵魂是最高尚、最有意义的,你应该去做这方面的事”。他的意思就是做传道人,他的回答一下子就上升到特别高的地方,没有直接解答我的问题,当然他的回答现在看上去也没错,非常好。但当时我很郁闷,因为没有解决我现实中的问题。

 

我想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挣扎和困惑,后来我自己去探索。那是十几年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书,在网上也搜不到相关的东西。后来参与了一些职场团契的服侍,就是一些工商团契,职场团契,有很多企业家和职场专业人士,我在中间做一些策划、组织和外联的工作,举办一些大型的论坛。在这过程中,我就去学习一些跟职场相关的东西,但也发现很多有害的成功神学的东西,和一些不符合《圣经》价值观的内容,直到凯勒这本书出现了,我就感觉好像终于见到了一个光。 读他的书觉得特别好,既能往上触摸到信仰神学的根基,也能往下,就是接地气。凯勒牧师和他的教会在具体和微观的方面,也帮助职场的人,比如帮助他们找到呼召,让他们在职场中做得更好。

 

看他的书的时候,我一直对照我们中国的情况。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和纽约的情况非常相似,充满欲望、竞争和机会。凯勒其实不是一个企业家,严格地说他不是一个纯职场人,他没有在企业里干过或做过商业管理,他是一个学者型的牧者。你看他的讲道,就是温文尔雅的那种,不像有些人激情澎湃,特别有感召力。他就是那种文人,他一个文人到了曼哈顿这种物欲横流世俗化非常严重的地方,慢慢做了一个五千人的教会,现在他也在扶持和帮助全世界有200多个教会在城市植堂。

 

凯勒书目

《为何是他》

一本围绕信仰解疑答惑的书。

《慷慨的正义》

一本教导基督徒行公义的书。

《诸神的面具》

一本帮助基督徒破碎偶像的书。


他为什么能在曼哈顿成功地牧会并且积极地影响了这个城市?他肯定是做对了什么。我也在研究,大都市的人肯定是非常难牧养的,就我们现在的教会来看,也是职场上的人是非常难牧养的,因为职场的信徒遭受着各个方面非常大的压力。我今天上午在宋庄,宋庄一位牧者告诉我教会里的艺术家特别难牧养,那些艺术家很有个性。而凯勒牧师,他不是职场领域的人,怎么能够把职场人牧养得井井有条?他肯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当然肯定有很多的因素,比如有真理的教导,教会的治理,都非常好。我注意到其中一个因素,那就是对于职场上的人,凯勒知道怎么去牧养他们,知道怎么能帮助他们去面对职场上的一些问题。

 

例如,他教会里也有好多艺术家,除了艺术家,还有那些曼哈顿搞金融的,投资的,做IT和互联网的,还有新进入职场大学刚毕业的,还有些华人的弟兄姐妹在纽约上大学,亚裔特别多。他们都能在那里迅速地找到归属感,我觉得凯勒很大胆地做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也值得我们的牧者去学习和研究。

 

我举个例子,比如他做的那个团契,有点类似于企业家团契。他会帮助一些企业家,例如,里面有几个人正在创业,正在经历创业的痛苦,团契里的人会互相扶持,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创业的热情和浪潮都席卷着大量年轻人和职场人士,而我们的一些牧者比较避讳谈创业,或者不知该如何以成熟和全备的福音思想来应对这些话题。

 

但凯勒的团队不避讳这个,他们并不是去迎合创业者,而是迎头而上去回应这个时代的脉动,鼓励会众在福音的框架和呼召中思考你的创业,不要去盲目的创业,不要仅仅为了赚钱和成功去创业等等。他们也会提供实际的帮助,比如请一些有神学装备、又经营过企业的高管,去跟要创业的人协谈,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比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文化,如何更好地体现信仰的价值观,如何更好地服务这个城市或改变社区等。他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在书中,我们只是看到他抽离出来的一些框架性的东西,但其实里面有很多的细节,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和很棒的创意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是应该好好去实际看看,感受一下。


主持人

我回应马弟兄提到的一点,他说凯勒一定是哪一点做得特别好,才导致他一方面讲古老的福音,另一方面在纽约这么物质化的各方面人很杂的一个环境中能够吸引那么多人来教会聚会。我个人的感觉是他把古老的福音处境化地运用到纽约的环境,这方面做得特别的好。

 

你刚才提到的第二作者阿尔斯多夫,也在序言中提到,他去凯勒的教会就感受到和他去别的教会不一样。

 

刘光宇:这本书的名字橡树把它翻译成《工作的意义》,这不是英文书名的直译。我觉得中文书名还是起得很准的。这里的工作不是广义上的,广义上来说,在家里带孩子也是工作,这本书里讲的更多是职场的工作。

 

我是1998年开始工作,2002年生了孩子,在怀孕4个月的时候,我认为从上帝那里得到一个“感动”,就是不要工作,要做全职主妇,然后再生一个孩子。现在我们家儿子已经15岁了,过去十几年,我就一直为这两件事和我先生在“摔跤”。

 

从狭义的工作来说,我一直以来的观念是认为,已婚女性的第一个呼召和身份应该是妻子和母亲,因此她不应该在职场工作。我至今仍然认为职场对女性来说是格外不容易的。但是跟我先生摔跤这么多年,其实我也是在跟上帝摔跤。如果神给我的呼召真的是在家里面做全职妈妈,而且教会里面那么多妈妈都可以做全职妈妈,那么多妈妈都可以有好几个孩子,我为什么不行?后来我意识到是上帝说不行。虽然我认为女性不应该在社会上工作,但是上帝就非要我在社会上工作。所以后来不再和我先生拔河了,因为我明白了他背后还有一只更大的手。

 

刚才利未弟兄总结得特别好,他特别提到一个张力。从我个人来说,我一直觉得有这个张力。我还特别翻译过一篇文章,讲圣经里面贤德的妇人应该怎样,首先就是要在家里敬重丈夫,照顾家庭等等。其实那篇文章主要是为我先生翻译的,翻译好了,让他看,结果他根本无动于衷,没有动摇他的观念。这个对我个人来说是个张力。

 

狭义的工作有什么意义,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给自己找了很多支持我的观点的论据,但是发现上帝已经告诉我:无论什么原因,我还是要你呆在职场里。我一开始觉得,对我个人而言,我不敢在教会里这样说,因为打击面太大可能会犯错误,但是我内心深处还是认为“敬虔的已婚姊妹不应该工作”。不过,这是过去式,现在不这样想了。我觉得这是我个人神学上的一个张力。

 

这本书开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们教会有一个妈妈灵修群,师母会定期带着大家读书,最近在读班扬的《天路历程》。《工作的意义》这本书是去年刚出版不久我们开始读的,当时有姊妹问我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不愿读这本书,我就不想拿起来读。因为我的感觉是还能有什么新的吗?还有什么道理是我们不知道的吗?圣经里面关于工作的教导、工作的原则我觉得我都知道了,但是我还是这样,还能如何呢?我忘了什么原因让我拿起来读,一读就觉得真的是一本好书。于是就在妈妈群里分享了不少感想。

 

很难说这本书哪一点特别吸引我或说感动我。我读了两遍,最近要参加这个读书会,我就又读了一遍,我一般读书的时候都要把它划出来或者记一些笔记。我觉得这本书至少半年应该读一回,这本书属于每半年就应该读一回的经典。

 

总结来说,这本书从神学上解决了一直存在于我里面的那个张力。它开篇举了托尔金的那篇文章《尼格尔的叶子》为例。这个故事以前没有读过,读了之后感觉好激动。 读了这本书后,我搜到了描述这个故事的一幅画,一个人在画一棵树。这幅画以视觉的方式提醒我,我现在在做的可能是画一片小叶子,但它的意义在未来的天上。托尔金的这个故事,对我是很大的激励。


主持人

光宇的分享让我想到阿尔斯多夫在序言中提到他也想着被神呼召,做一些神圣的工作,甚至宣教士的工作,但是神没有把他带到第三世界,却把他带到了商界。后来神也使用他过去的经历,在救赎主教会负责这样的事工。他在职场上的经验,结合福音和信仰,可以帮助处在挣扎中的其他弟兄姐妹。

关于嘉宾

刘光宇:在出版社工作,做过两年编辑,此外就是一直做版权工作。有一个孩子,今年初二了。

 

马浩宇:主业是做咨询和企业顾问,就属于狗头军师吧,偏重于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之前在外企也做相关的工作。最近的副业就是业余时间做“爱筵”公众号,比较关注信仰、职场和生活的结合。我非常喜欢橡树出版的书,这本《工作的意义》我也仔细地看了一遍中英文版,所以,今天专门过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咱们职场上的“那些事儿”。

 

利未:在做微读圣经APP的开发。曾经从事IT业,从1999年至今,一直在IT互联网领域。2012年本来要去读神学,然后回来牧会,因为一直兼职在牧养一个小型教会。但是因为神特别的带领,那一年没有读成神学,然后就开始做微读圣经事工。我越来越看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工领域,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服务这个时代,服务众教会和弟兄姊妹。

 

相关阅读:

1、值得打印出来提醒自己的工作准则

2、工作一定是神圣呼召?

3、如何选择工作?

“阅读《要义》,记录生命新历程”征稿

《基督教要义》,对于一些基督徒而言,就像一座不敢攀爬的神学阅读高山,一次次打开,又一次次搁置。与其说是没有时间或者心有逃避,不如说是没有选择正确有效的打开方式。趁着2018年新开局,在打开要义的时候,准备好笔记,随时写下心得,记录下一段与加尔文的对话或疑惑,整理一些阅读中被光照的见证,未必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都不要犹豫,寄给橡树,我们与你一同前行攀爬这座山,你会发现,原来《要义》不仅不难,反而是风景这边独好。橡树期待你的来信!咱们橡树家的地址是:oaktree_amos@qq.com。橡树人时刻在这里恭候橡果们!


用稿说明:橡树对橡果的来稿一直坚持热切欢迎和支持态度!但由于来稿较多,橡树无法保证一一回复是否采用以及何时采用。为不消灭橡果们宝贵的热情,橡树决定做此通告。橡果投稿三个月后若无收到用稿通知,可邮件询问是否收到稿件,以避免邮件丢失情况;或者发邮件提出稿件转投其他平台,以避免造成一稿多用。

橡树文字工作室我信文字的力量!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购买《工作的意义》,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